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区别
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区别
注射用水和纯化水是制药行业中两种重要的制药用水,它们在用途、制备方法和纯度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定义、用途、制备方法和纯度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
1. 定义
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是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水,通常为纯化水经过蒸馏或其他等效纯化工艺制得。它是一种高度纯净的水,专门用于注射剂、滴眼剂等制剂的生产,必须达到无菌、无热原(内毒素)和化学纯度极高的要求。
纯化水
纯化水是通过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主要用于非无菌药品的生产、设备清洗、分析实验等。纯化水不要求无菌,但需要达到一定的化学纯度。
2. 用途
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制剂的溶剂或稀释剂。
制备生物制品的原液。
直接接触最终灭菌产品的容器清洗。
纯化水
纯化水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非无菌药品的配料和生产工艺用水。
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清洗用水。
分析实验中各类溶液的配置。
3. 制备方法
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
蒸馏法:通过多效蒸馏水机将纯化水蒸发和冷凝,去除杂质和不凝性气体,制得高纯度的注射用水。
膜法:部分国际药典允许使用与蒸馏等效的膜分离技术制备注射用水,如反渗透结合电去离子法。
纯化水
纯化水的制备方法包括:
蒸馏法:通过单效或多效蒸馏设备去除水中的杂质和离子。
离子交换法:利用树脂去除水中的离子。
反渗透法:通过半透膜去除水中的溶解盐、有机物和微生物。
电渗析法:利用电场去除水中的离子。
4. 纯度要求
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需满足以下严格标准:
无菌性:必须经过灭菌处理,确保无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内毒素含量:细菌内毒素水平需低于0.25 EU/mL。
化学纯度:电导率不得超过1.3μS/cm,pH值通常为5.0-7.0。
外观:应为无色、清澈的液体,无悬浮物。
纯化水
纯化水的纯度要求相对较低:
化学纯度:电导率不得超过5.1μS/cm(25°C),但具体要求视用途而定。
微生物含量:不需要达到无菌标准,但需控制细菌总数和内毒素水平。
外观:通常为无色、清澈的液体。
5. 关键区别
项目 |
注射用水 |
纯化水 |
---|---|---|
用途 |
注射剂、滴眼剂等无菌制剂的生产 |
非无菌药品生产、设备清洗、分析实验等 |
制备方法 |
蒸馏法或等效膜法 |
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 |
无菌性 |
必须无菌 |
不要求无菌 |
内毒素含量 |
低于0.25 EU/mL |
无明确要求 |
化学纯度 |
电导率 ≤ 1.3 μS/cm(25°C) |
电导率 ≤ 5.1μS/cm(25°C) |
外观 |
无色、清澈、无悬浮物 |
无色、清澈 |
注射用水和纯化水在制药行业中的用途和纯度要求差异显著。注射用水因其用于注射剂等高风险制剂,需满足无菌、无热原和化学纯度极高的标准,而纯化水则主要用于非无菌药品的生产和设备清洗,其纯度要求相对较低。两者的制备方法也有所不同,注射用水通常采用蒸馏法或等效膜法,而纯化水则可选择多种净化技术。
同类文章排行
- 实验室超纯水机ro和up分别
- 超纯水中有多少溶解氧?
- 实验室用水问题解答
- 实验室超纯水机出水有气
- 实验室纯水机产出RO水呈酸
- 余氯含量对超纯水机耗材
- 超纯水机水质达到18.2ΩM
- 水处理系统中的SDI是什么
- 工业纯水机产水PH值偏酸性
- RO纯水与EDI超纯水可以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