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系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与污染应对策略
RO系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与污染应对策略
RO系统,作为现代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其独特的运行原理和显著优势,在各类水处理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RO 膜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深入了解 RO 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膜污染处理方法,对保障水处理效果意义重大。
RO 系统的运行奥秘
RO 系统的核心是反渗透膜,这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高分子材料人工半透膜。其运行原理基于渗透压,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溶剂会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反向渗透。就像处理海水时,在膜的低压侧能得到淡水,高压侧则是卤水,从而实现水与杂质的分离,达到净化、浓缩等目的。
RO 系统在水处理工艺上有多种选择。一级一段工艺操作简便,液体进入膜组件后能快速引出纯水和浓缩液,但难以满足高水质要求。一级多段工艺则在一级一段基础上进行多步浓缩,提高了水质处理标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而两级一段工艺适用于一级处理无法达到水质要求的情况,能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降低人力成本和处理成本。
RO 系统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方面,反渗透技术能有效提高污水回收率。不同材质的反渗透膜处理效果不同,三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和螺旋卷式聚乙烯醇复合膜在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时表现出色,对粪便大肠菌类的截留率达 100%,色度低,水通量高且抗污染能力强,能满足中水回用等更高水质要求。
工业废水处理中,RO 系统同样表现卓越。处理重金属离子时,内压管式或卷式组件的反渗透装置在 2.7MPa 左右的压强下,对镍等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和分离效果显著。处理含油废水时,虽然乳化油处理难度大,但借助反渗透技术可在不破坏乳化液的情况下浓缩分离,再配合焚烧处理浓缩液、回收利用或排放渗透液,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能大幅提高处理效果,如 “破乳 - 反渗透” 工艺对高浓度 O/W 型纺丝油剂废水的 COD 去除率可达 99.96%。淡化苦咸水时,反渗透技术能有效抑制镁离子、钙离子等无机盐离子,脱盐率稳定在 96% 以上,淡化后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RO 膜污染的应对策略
微生物污染是 RO 膜污染的常见类型。微生物在膜 - 水界面积累,以反渗透膜为载体,利用浓水段营养盐繁殖,形成生物膜层,导致系统进出水间压差增大,产水量和脱盐率下降,还会污染产品水,甚至破坏膜结构。控制微生物污染可通过对进水连续或间歇杀菌消毒,对于地表和浅层地下原水,投加氯类杀菌剂,保证进水余氯含量>1mg/L。
化学污染多由膜元件内沉积碳酸盐垢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误操作、阻垢剂加药系统不完善、阻垢剂与水质不匹配或加药量不足等。化学污染会使运行压力和压差增大,产水率下降。预防化学污染,需选好适合水源水质的反渗透阻垢剂,确定最佳加药量,加强加药系统监控,同时采用钢衬塑管路减少水中 Fe3 + 含量。
悬浮颗粒物和胶体污染也是 RO 膜污染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出水 SDI 超标。其成分因水源和地域而异,包括细菌、粘土、胶体硅等。控制此类污染,需根据原水中悬浮物含量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法,如悬浮物含量>70mg/L 时采用混凝、澄清、过滤;<70mg/L 时采用混凝过滤;<10mg/L 时采用直接过滤。微滤或超滤作为新兴膜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悬浮物、细菌、大部分胶体和非溶解有机物,是理想的预处理工艺。
RO 系统是水处理领域的强大工具,但要确保其稳定高效运行,必须重视 RO 膜污染问题。通过正确选择工艺、严格操作规范、及时处理污染,才能让 RO 系统持续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水处理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
同类文章排行
- 超纯水机ro和up的ph值一般
- 实验室超纯水机RO膜哪个是
- 电导率和电阻值之间如何
- 超纯水机的电阻值多少范
- 树脂的寿命一般是多久?
- 202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要求
- 纯水机中的废水比的工作
- 实验室动物饮用水标准有
- 实验室17种有毒试剂介绍
- 超纯水机ro水和up水的区别